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遵职要闻 > 正文

东西协作 山海情深|我院联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作者: 摄影: 来源:联合三下乡团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7-11

1D555

7月3日至10日,由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2名同学组成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与我院联合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双方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充分依托遵义红色资源,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活动,从多角度进行考察调研,用青春唱响党史学习教育新旋律,用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上青春礼赞。

为期一周的活动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段难忘的旅程吧!

7月3日,抵达。在接站处,一颗红心展现出了遵义职院和珠海城职院之间的浓浓山海情。

16A89

在珠海城职院的同学们到达我院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为他们安排好住所。

26F97

7月4日,我院与珠海城职院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座谈会。会上,遵义团市委书记牛伟向两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授旗。

1180C

座谈会后,珠海城职院党委副书记赵永利和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葛宁一在学生活动中心共同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珠海城职院参观我院红色文化长廊并与我院同学进行深入交流。

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

7月5日,两校团队来到了遵义会议陈列馆考察学习。


毛主席旧居

两校团队在毛泽东旧居前合影。

5A4C6

大家表示,要以遵义会议精神勉励自己

在遵义这座“转折之城”

以思考启航

取得自身成长路上的全新转变

遵义红军烈士陵墓

7月6日,团队来到了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聆听革命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红花岗区第十七小学

红花岗区南岭社区

在红花岗区南岭社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团队分为了三个小组,前往8号还房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别对其中6户居民开展了调研慰问,了解他们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故事。

再访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

毛主席诗词馆、娄山关

7月8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团队成员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感受当年红军崇高的理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苟坝会议会址

一盏小小的马灯里蕴含的却是无穷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长征的胜利,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中国红更是让这种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精神赓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茅台镇

每天活动结束之余,同学们都进行了交流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留言吧!

22ACE

每天学习小分享

7月5日

站在遵义会议室门前,当年的古旧桌椅依然围成一个圈,我似乎还能看见一群从绝地险境千里奔袭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读史使人明智,重温遵义会议的历史,认真思考“转折之都”深刻含义,我对“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具体了,也增强了自身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要进一步传承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精神家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团队成员:陈霖子同学)

今天是来遵义的第二天,我们跟随老师一起参观了毛主席旧址。这里的大厅和厢房里都挂着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照片,统统是黑白的,陈旧的,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了。房间布局大同小异,简单的床,简陋的桌椅和柜子,古朴的茶杯茶壶,古老的油灯,然而这一切却让我们感到格外真实和质朴。(团队成员:袁娣同学)

7月6日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今天在这我得到了深入的学习。在这里,我们先为纪念碑献花,抬起花圈一步步迈进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一点点的沉重。当今我们是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幸福的,而这都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但是也存在无声的较量。在“红军菩萨”龙思泉同志的铜像前,我看到了一位正在烧香火的爷爷,他的动作缓慢,一幕幕,让我脑海浮现着画面,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再次忍不住哽咽!他熟练的程度,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已经融入了日常!红军长征的胜利,让我们知道,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持续坚持动力!学习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团队成员:朱贵芳同学)

二次回到遵义会议陈列馆,再一次地观看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我仿佛穿越到70多年前的历史场景,回到了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苟坝会议”。当时会议上毛泽东反对进攻打鼓新场想法未得到认同。到深夜时,毛泽东为红军的命运和革命的前途担忧,他提着马灯走向三里外周恩来的住所,并说服了他,最后避免了红军再次遭受重挫的危险。毛泽东“坚持真理”的精神让我产生新的思考,苟坝会议的“不计得失,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长征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团队成员:易志聪同学)

7月7日

我们在娄山关齐诵了两篇著名诗篇,从红军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到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高峰,我们在诗词中领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铁一般的意志,在登高中感受革命前辈们在铁一般的征程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铁一般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诗词中书写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吧!我们观看娄山关剧目后,在登高时,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马蹄声、喇叭声四起,山鸣谷应的场景中,战士们仿佛就趴在我们面前的战壕前。(团队成员:汤佩豫同学)

苟坝会议会址,今天我们来到了这里学习,初入苟坝我就被其独特的村居形象所吸引,苟坝会议会址原为卢姓村民居住,是为独特的木质结构四合院。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诗卷,1935年的深夜,毛主席披着大衣,提着马灯,沿着小步道到长五间找到周总理的情景。红军长征的路上,无数艰难险阻真真切切地站在红军面前,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红军的命运,伟大的毛主席攻破艰难险阻,为红军的前进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深入苟坝,当我看到了会址中狭小的床、生锈的马灯、凹凸不平的炊具,我深深地感到了我们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红军长征胜利的不易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我们的新中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吾辈当自强!(团队成员:楚英凯同学)

今天来到中国最美乡村——花茂村。走进花茂村,青瓦白墙的居民房错落有致,宽大的沥青马路穿村而过,水稻田青葱翠绿。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前几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遵义的三个一,而在花茂人家也有“一瓶酒、一张纸、一幅画、一盏灯、一首歌”。在屋内有一副《百年征程》的画作,用的就是当地古法造的纸,把乡村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花茂村“农文旅商”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农村繁荣的主要产业来抓,以农耕文化、土陶文化、乡愁文化为主导,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团队成员:林珊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