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成流量“惯偷”一年偷走近400亿元

作者: 摄影: 来源:遵义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02

昨日,记者从诚讯电子营销部了解到,近期,一种新型手机病毒出现,病毒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向特定服务器发送指令,该服务器随即向客户手机推送大量无意义的数据,导致产生高额流量。 如果手机感染这种新型病毒后,手机会向一个服务器自动发送了需求指令,该服务器随即向客户推送大量无意义的信息数据,导致产生高额流量。

提醒手机客户警惕和防范手机病毒,及时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养成定时查毒杀毒的习惯。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不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未知内容的二维码。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三季度,360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69.5亿条,较去年三季度同比大幅下降32.8%。引人关注的是,诈骗短信有一半以上都冒充银行客服进行欺诈,达到51.3%。

《报告》统计,2015年第三季度,平均每天360手机卫士会为用户拦截7554万条垃圾短信。在这些种类各异的垃圾短信中,诈骗短信占比3.8%,约2.65亿条。而在诈骗短信长期骚扰、诈骗用户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规律和整体“性格”,偏爱冒充官方客服人员。该季度的诈骗短信有51.3%都是冒充银行实施诈骗,32.4%则是冒充运营商。冒充两类官方人员进行诈骗的短信占比达诈骗短信总量的八成。

据360手机安全专家介绍,通常不法分子会利用伪基站设备向市民发送伪造的银行或运营商官方服务短信,以“积分兑换现金”、“信用卡免费升级”、“积分到期兑换商品”等理由,诱导市民登录短信中的网址进行办理。而实际上,所谓的官方客服发来的却是含有手机木马的钓鱼网址,一旦不慎点击,轻则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发生手机资费被恶意消耗,被恶意广告骚扰等后果;重则会记录网友在该钓鱼网页中输入的任何信息,如涉及银行卡号密码、支付账号密码等,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不足两个月,流量莫名其妙“偷跑”事件频出。

有网络安全专家称,除了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下流失。

有数据显示,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

那么,手机流量频频“失控”到底是谁造成的?

运营商“偷”的?不容易

网络安全专家、猎豹移动安全研究员李铁军表示,近期的“3小时消耗23GB”等大流量偷跑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最终往往都是运营商减免费用息事宁人,更加引起公众质疑。

手机安全软件统计的流量与运营商的统计为何有差异?

中国电信内部人士介绍,手机安全软件是根据检测手机网卡产生的数据流来统计用户消耗的流量,运营商是根据基站等运营商自己的系统进行统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属于正常,如果差异过大,则有可能某一方出了问题。近期,浙江省质监局、计量科学研究院通信参数实验室进行了通信流量检测试验,以验证运营商对流量测算的准确性:在三台多制式无线通信上网流量监测器中插入三大运营商SIM卡,下载同一文件,测试结果显示:流量检测数据偏差值为0.1%-0.15%。

河南联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副总经理宋凤忠表示,运营商内部有非常严密且精准的计费和财务报表体系,造假在行业里无异于自绝后路。内人士表示,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一套非常庞大且严密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偷”用户一点流量需耗费大量的经济成本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运营商没必要去花如此高昂的成本。

APP可能才是根源。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表示,除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其实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不知情下流失。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APP从业者坦言,希望流量跑得快已是行业通病。

这直接导致很多正常的、非恶意APP软件在制作过程中,设计了在安装时或之后“套取”用户手机后台使用权限,尤其是安卓系统下,很多软件都会在用户不知情、关不掉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更新、下载以增加流量消费,其中不乏很多知名APP软件。

“庞大的利益驱动着APP制作者们处心积虑在做好正常APP业务的同时也惦记着用户的流量。

如今,手机APP非正常消耗流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可能是大家觉得流量跑得快的主要原因。”裴智勇说。“恶意资费消耗软件也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有的软件制作者为了增加下载量,通过植入用户手机后台的恶意木马自动下载手机软件,造成用户流量不知不觉间大量消耗。”360手机安全专家买昭一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