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校企合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就业 >> 校企合作 >> 正文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共育高素质人才

发布日期:2016-06-18    作者:     来源:     点击:

——拉斯维加斯7799908网站农学系校企合作纪

前 言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精神和2014年6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结合《拉斯维加斯7799908网站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我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2013级起,我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物生产技术”与“种子生产与经营”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3216”【“三循环,两交替,一轮回”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安排,“六位一体(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跟踪农业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完善“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机制,校企共建育人平台,紧贴岗位培育人才。

按照“一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思路,体现“三循环,两交替,一轮回”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安排,并渗透“校内单项技能训练——校内专业综合实训——企业生产实训——校内或企业创新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的“五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三循环,两交替,一轮回”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此模式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实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教理念和方法。具体为:学生在前3个学期(第1~3学期)完全在校内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训练,同时“耕读相伴”,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提升专业综合能力,3个学期循环3次;中间2个学期(第4~5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工学交替”,每个学期均有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见习,承担岗位任务;最后1个学期(第6学期)全部在企业“全职顶岗”或直接被企业聘用上岗。

为更好、更切实地实施此项改革工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摸索着开展了此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系实施行为导向教学,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培养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

在教学中实施准企业化管理环境,将职业化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彻底打破普教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将企业的布置、设施等带到学校课堂上;在墙上张贴企业核心理念、形象标识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感。让学生每天到学校来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二、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我们将主要合作企业,如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的企业文化引入我系教育教学中。该公司经营宗旨:做质量、做信誉、做诚信、做品牌、做服务;企业精神:追求卓越、持续创新、诚实可信;经营理念:科技先导、服务至上、合作共蠃;经营作风:低调参与、高效合作;事业理念:共建、共产、共信、共蠃;产品方针:绿色、高效、先进、可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三、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我系制度文化

结合“ISO9000质量认证”课程教学,使学生体会制度对于学校师生员工具有的强制约束力,最后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四、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建设课程体系

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作为该岗位(群)的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如在调研中,贵州卓豪农业公司总经理建议,基于企业每月汇报制度,需要增强学生幻灯片制作能力。我们将此项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图为农学系教师陈恩谦、郑宇等老师到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调研。

五、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活动文化职业化

一是以大赛为突破口,实施“走出去”。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组进行强化训练。在政策上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我系每年举办的“种子质量检测”、“园林植物修剪”、“手工制茶”、“作物病虫害标本识别”等项目技能比赛,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寒、省赛和国赛,取得理想效果。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施“请进来”。邀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师到我系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如:请卓豪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左祥文、遵义市农科院副院长毕世敏等到我系作报告。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

下图为刘芬老师指导的艺术插花项目中,农艺141C班学生钟绪旭获得2016年国赛三等奖。

六、企业化的实训文化建设——企业岗位环境开展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

为确保“三循环,两交替,一轮回”人才培养模式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与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遵义益农种业公司、遵义市农科院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培养模式核心是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此模式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实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教理念和方法。具体为:学生在前3个学期(第1~3学期)完全在校内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训练,同时“耕读相伴”,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提升专业综合能力,3个学期循环3次;中间2个学期(第4~5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工学交替”,每个学期均有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见习,承担岗位任务;最后1个学期(第6学期)全部在企业“全职顶岗”或直接被企业聘用上岗。

下图为学院与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签约仪式。按照协议,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为拉斯维加斯7799908网站农学系校外实习基地;拉斯维加斯7799908网站农学系为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人才培训基地。

七、校企合作深入化

向知名企业学习,并与其进行“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校园文化建设以体现“职业”为特色,从培养目的、课程安排、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都要达到企业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如邱宁宏、刘芬、冯勰、姜秋菊、韩露、王勤等老师分别到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贵州金黔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晴集团等企业工作,打破教学教研只是在学校内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践性;聘请行业能手和创业毕业生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择业、创业教育,深入解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 念,给学校带来生产一线的理念,使教学教研与企业实际零对接,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是一家。改革教学模式,当地大中企业进行校企联办,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如为开阳硒味园公司委托培养13名学生,招收“卓豪农业班”、“大北农班”等特色班级。在氛围和意识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企业员工的身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开设够用的专业课程,让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置身一线,通过了解企业理念、人才观、价值观、成长路径等,进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下图为贵州卓豪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左祥文到我系开展讲座。

八、文化活动职业化

组建学生专业社团、兴趣小组,结合职业技能比赛,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我系每年举办的“种子质量检测”、“园林植物修剪”、“手工制茶”、“作物病虫害标本识别”等项目技能比赛,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聘请优秀毕业书回母校开展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以专业教师牵头,组建“植物保护专业社团”、“花卉无土栽培兴趣小组”等学生团体活动,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科学精神。下图为邱宁宏老师指导“植物保护专业社团”学生采集植物病虫害标本。

九、教师深入生产一线 服务地方产业

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和我系教学资源,着力解决我市农业企业生产中的难题。专业深入生产一张线,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鲜活的案例。

下图为邱宁宏等一行五人来到团泽茶叶公司黄金茶生产基地,针对死苗情况实地考察。

十、小结

我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对于实现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办学特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学生对各种类型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备参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上一条:贵州省桐梓县清馨茶果业公司来我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