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专题网站 >> 党史教育 >> 正文

【学党史感党恩(17)】苗家寨里的马红军——马崇德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3-25 [来源]: [浏览次数]:

马崇德原名马成祥,小名马海,外号马老三,1917年1月1日出生在广西乐业县逻沙乡棒屯村。1931年,刚满14岁的马崇德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1932年,他随所在部队到江西“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时,在战斗中被红军俘虏,本是穷苦人出身的马崇德因此而获得了新生,随即参加红军,被编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由于他声音洪亮,身手敏捷灵活,表现优秀,被安排担任司号员。不过由于当时他还小,又没有文化,所以不清楚自己所在的连队序列属于红三军团的哪支部队。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重失败,被迫转移。马崇德随部队开始长征。一路上遭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突破敌军层层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遇了长征路上最艰苦、最惨烈的一仗——湘江战役。

在湘江战役中,马崇德被子弹打穿了脚背。由于受到战场条件的限制,马崇德负伤的脚没得到有效治疗,时值隆冬季节,加上又经常泡在水里面,所以断口很快就发炎溃烂了,导致他最终与所在连队失散。后来他和几名受伤的战友聚在一块,相互搀扶,艰难地咬牙前行,寻找着前面的部队。虽然经过重重艰辛赶到了贵州,但由于拉下的距离太远,最终还是没有赶上大部队。

1934年12月25日,马崇德和战友们来到台江县革一乡与黄平县山凯乡交界的清水江。面对又深又冷的江水,他与战友们用十几股又大又粗的麻绳搭成“麻绳桥”。同马崇德一起行军的战友,大多都身负重伤。但大家不顾冬日的寒冷,跳到齐腰深的河水里,两手扶着绳慢慢向前移动。冰冷的河水让身上的伤口疼痛无比,且加快了伤口的溃烂。因此与10多名负伤的战友,距离大部队也越来越远。他们进入黄平县境谷陇岩门司,经谷陇大寨,爬过团仓坡,最后一起翻越海拔1200多米高的黄飘大坡,一路上不少战友牺牲了。在团仓宿营时,有8位战友被土匪杀害,仅剩下1名战友和马崇德来到黄飘大寨脚下,此时,他唯一的战友也牺牲了。

孤零零的马崇德,默默地向牺牲的战友告别,拖着负伤的脚,艰难地继续往前,当他连走带爬来到黄飘蒙加凤凰山下时,幸运地遇到了救命恩人沈光健。

等马崇德完全醒来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房屋中的一张床上,身上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腿上、脚上的伤口也用苗族传统的草药包扎了起来。沈光健等几个年轻人还焦急地守在床边,一位苗族老妈妈正端着一碗鸡稀饭准备喂他。那个时候鸡稀饭是苗家人难得的佳肴,为了给马崇德养伤,沈光健一家特地杀了下蛋的母鸡煮来给马崇德增加营养。

在沈光健一家和乡亲们的精心照料下,马崇德的伤渐渐地好了起来。他想继续追赶部队,但没有打听到红军的去向,同时又要躲避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民团的搜捕。于是他隐瞒了自己红军的身份和本名马海,根据自己在家的排行自称叫马老三,隐姓埋名留了下来。

过了几天,国民党中央军尾追来了。中央军一进村就宣扬:“谁家窝藏有‘共匪’不交出来,就把谁家斩尽杀绝。”国民党蒙加寨的保长听说沈光健家藏有红军,就来抓马崇德去顶名额当兵。沈光健只好连夜把马崇德背到寨边的土地庙里躲藏,教他如何躲避土匪或国民党兵的搜捕。国民党追兵离开苗寨后,沈光健又把马崇德背到不远的炭坑寨亲戚家疗养。几个月后,马崇德的伤完全好了。他打算追赶部队,但是到处打听都没人知道红军的去向,又不敢声张,最后他不得已只好留在蒙加一带,跟随沈光健打下手,到周边给富人家当裁缝。

决定在苗寨扎根后,马崇德跟救命恩人沈光健学习苗话,与当地苗胞打成一片,很快融入了苗家人的生活,与沈光健和一些苗族青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经常给他们讲红军、共产党在江西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讲述苏维埃政府是如何给人民当家作主的。苗家人亲切地叫他“三共产”。

1935年春,蒙加苗寨的村民们在马崇德的引导下秘密成立了自己的组织——黄飘乡苏维埃政府和黄飘乡农民自卫队。大家推得较为年长的沈光烈为苏维埃政府主席,马崇德为自卫队长,队员除了黄飘乡苏维埃政府委员外,还有周边村寨的青年,人数达到100多人。

黄飘乡苏维埃政府和农民自卫队成立后,马柴德带领大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革命宣传活动,不断壮大革命力量。他们在当地接触农民群众,利用苗族传统节日游村串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马崇德和沈光健的革命活动影响越来越大,邻村的许多进步青年纷纷加入这支队伍。大家筹款购买枪支弹药,自备土枪刀梭,打土豪、分浮财。国民党县政府对“三共产”又恨又怕,经常派兵来“清剿”,马崇德就带领自卫队英勇地开展游击战。持续开展革命斗争两年多,至1937年抗战爆发,有些队员投身到抗日战争前线,苗民自卫队才逐渐解散。

正是由于有了马崇德、沈光健在苗寨开展革命活动播下的革命种子,奠定下坚实的群众基础,1938年。中共贵州省工委派地下党员王醒华,民先队员秦天芬等到黔东南隐蔽、开展工作时,凯里党小组决定派党小组负责人李长青一起,到加巴民族小学担任校长和教导主任,秦天芬和李长青的弟弟李长和任教员, 在加巴、旁海、谷陇一带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他们还和清江河保安大队长王朗轩认家门,使得自己的地下活动很快得到了王朗轩的同情和保护。

1939年春,蒋介石得知加巴地区有共产党在进行地下活动。为彻底铲除中共组织和进步人士在黄平的革命活动,任命国民党军28师中将师长刘伯龙为黔东北绥靖指挥官,以禁烟剿匪为名进入贵州,暗中镇压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其指挥部就设在黄平县城,所属的几个团分驻施秉、遵义、旧州,所属营连分驻遵义、贵阳、桐梓、施秉、黄平谷陇等地。为保护苗寨群众不受生灵涂炭,马崇德带领苗寨群众隐蔽起来。

马崇德仔细端详着《马红军》电影光盘

新中国成立后,马崇德积极协助黄飘乡人民政府开展清匪反霸工作,1955年,马崇德与一位苗族姑娘结婚后,定居在屯上。1987年,马崇德被黄平县人民政府认定为失散红军。2010年,马崇德为原型人物的电影《马红军》被搬上银幕,感动了无数人。

马崇德因伤留在黄平后,不忘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政治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仍然鼓励并带领苗乡人民,开展轰轰烈烈革命自卫斗争,体现了一名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红色记忆——寻访老红军口述史》2016年贵州省内资出版,编写组整理。